查看原文
其他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自然教育,先行探路的他们带给你何种启迪?

2016-12-28 编辑:春草 盖娅自然教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54yg1vu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自然教育中的社会动员与参与”分论坛视频 (建议在WiFi环境中打开)


诚挚感谢志愿者李曦晖、刘新星对本论坛文字资料及文稿进行整理和总结。


云南在地教育中心石城自然学校李静若(自然名:罗望子)语:


作为国内自然教育的先行机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在四年的发展历程中面对不断的挑战,也看到很多同行伙伴常常陷入到课程设计、“卖活动”、细节完善等过程中。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自然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我们越往后走,越需要停下脚步思考:当我们埋头在做课程设计、卖活动的同时,是否该停下来回头看看做这件事的初心?


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渐渐明白,“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的撬动”和“我们怎么把活动卖出去”这两个话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做自然教育、环保,若引起了足够人的关注,让足够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面对,然后把它从“我们的问题”变成“大家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应对,撬动更多人的力量和他们背后的资源来解决,那么我们的课程和活动都不愁没人参加,不愁说的话没有人去听。


这个分论坛,前所未有的,三位嘉宾没有一位是自然教育领域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无不在突破我们惯常的思维,无不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自然教育需要这样的跨界交流和学习。



当公众动员

遇上真实的市场




自然之友公众行动中心总监 宫悦



宫悦女士首先我们分享了她所在的机构——自然之友,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和公众互动的。成立之初的自然之友,会员人数少,但参与程度深,发展初期也曾为探索公众参与方式而迷茫。2014年有了基于使命的反思,探索出了“从关注与体验-理解与赋能-行动与合作”的公众动员工作逻辑,开始试着放弃一些自身习惯的、擅长的议题,按照公众需求和逻辑重新设计。


她说,自然之友想跟公众在一起,学习陪伴成长。那么如何设计和公众在一起的方法呢?答案是,把自己扔到市场里。宫悦分享了一个自然之友关于大气的蓝天实验室案例,从刚开始的自己觉得都很好的6个项目的设计到最后能够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1个并一直反响很好,发现只要达到公众的需求了,是不需要反复游说,公众也会欣然参加的。此外从自身角度出发,我们太习惯我们以前的做事方式了,而忘记问自己我们还可能多做些什么。很多原有的项目同样可以打破固执的方式,进行内容升级,模式升级,进行灵活、轻量的嵌入。真实的需求每个人身上都有,当他们得到满足时,才会去主动去尝试和接触活动。多思考,我们能在公众需求和已规划好的项目之上多做些什么。


此外,关于商业性,她举了“零废弃赛事”的例子,并建议对于市场传递来的需求,尊重它,联合企业和其已经凝结的群众,找到契合点,尝试一下。因为市场具有其凝聚力和强大的了解客户需求的能力,当两方标签叠加,可以影响对方的粉丝团,将我们所倡导的理念以正向互动的方式给受众。



环境公众参与中的社区

(ACCESS)




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社区拓展负责人 刘晓梅



ACCESS缘起于环境公益组织能力建设模型(SEN),经过失败与探索,发展为环境公共参与(ACCESS),通过社区自己组织的力量达到社区环境保护计划实施的效果。刘晓梅女士通过几个案例介绍了他们在6年里对公益组织的观察过程中对“公众参与社区”的经验与反思。


接触公众的四种途径,首先是通过有基础的村落和人群的公益组织,借助社区协调人的力量,其中要明确外来志愿者最终的目的是激起当地人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保护。其次,通过个人对社区内家庭的影响,如由牧民摄影小组,城市小区中的妈妈团产生的集体自主行动。


除了通过地理位置对社区的传统定义和城市社区之外,很大的可能性还会出现在目前非常火的自媒体、线上社群等虚拟空间中,如网络广播、微信群等,凝聚共同价值共同理念的年轻人,实现理念线上传播。如通过自媒体广播链接在一起的剧组成员,提倡“少买,少扔,多用一会儿的”新潮小组,制作花米饭的老年小组,自然导师同学会等。


“真正的资源究竟在哪里呢?”之前是基金会,但现在其实是在消费者手里。圈层营销,用商业手段也可以实现社会责任。通过自然教育从根本上调动社会资源,了解在地社区成员需求,把握其凝聚力,从而实现环境、自然的可持续。



亲子阅读的社会力量——

完整的教育

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香港“绿脚丫”创始人——柯佳列(Kenny)


香港“绿脚丫”创始人Kenny分享了他创办的绿脚丫读书会如何带领香港家长和孩子们边玩边学,同时把社区营造、公民教育、多元共融等议题与阅读和体验活动相结合,并在香港具有影响力的过程。


亲子同乐,也能创造社会价值。正面亲子文化实践,推动亲子阅读风气,家庭力量再造,参与社区营造是绿脚丫的使命。


绿脚丫最初是十七个家庭的家长,以父母和教育者的角度看孩子的需求,开始了第一场活动,逐渐发展,从食农教育一直做到公民教育。儿童的可能性最大。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之后坐在环保局里做决策,成为高官,而他经历过的一定会有影响。



绿脚丫的一场活动,就能有50多个卫星小组及合作团体一起协力,消息发布,几秒就收到报名,几乎是“一呼百应”,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有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呢?绿脚丫的活动本身就“很好玩”,并在活动之后给予参与者正面反馈,于是他们便有了自主继续的动力,而绿脚丫的目标便是:可以解散。


Kenny认为1、绘本具有力量。从绘本出发构思活动,绘本深化现有的活动,再延伸回家庭教育及生活。2、伙伴的力量很大。绿脚丫可以和其他团体一起举办设计,有趣、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原本一个机构的工作,变成众多机构一起工作,这样的方式慢慢的形成一种文化和生活模式。3、充权的力量让我们更壮大。活动就是培训,把工作分出去,慢慢的参加者也会变成了组织者。4、行动的力量。少开会多行动,善用IT做沟通,以活动做验证。5、扩散的力量。建立可复制的模式,鼓励大家分裂做更多的活动。众人之事,众人承担。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是由民间发起的、旨在推动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行业交流平台。每年,论坛邀请来自英、美、日、韩等国及两岸三地的资深自然教育实践者、研究者作为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从业者、关注者,深入探讨自然教育关键性议题,交流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及困惑挑战。



-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主办方

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筹委会

承办方

红树林基金会、绿色营、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

-特别鸣谢-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阿拉善SEE基金会

巧女基金会

腾讯基金会

万科营火虫教育





1

近期精彩内容和活动


Leave No Trace | 无痕 · 有道

如何建立自己的自然学校?且听5家机构干货满满的分享 

探秘雨林,你需要知道的事

台湾冬令营后,他们这样说~

喆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里的丽江体验大不同

盖娅冬令营 |“心灵充电宝”之2017台湾亲子营

盖娅冬令营 | 2017“探秘雨林,走近亚洲象”自然体验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